【制藥網 產品資訊】 多肽偶聯藥物(PDC)是一種新興的靶向治療藥物,相比于目前ADC 藥物,多肽偶聯藥物(PDC)具有分子量小、腫瘤穿透性強、免疫原性低等特點。近日多肽偶聯藥物傳來新進展,藥企聯合,啟動多肽偶聯藥物BGC0222臨床試驗。
據了解,近日,蘇州天馬醫藥集團天吉生物制藥有限公司與高瑞藥業(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和博瑞生物醫藥(蘇州)股份有限公司正式達成多肽偶聯藥物BGC0222的技術轉讓協議。
資料顯示BGC0222是基于藥品SN38開發的1類新藥,屬于一種新型的基于高分子載體的腫瘤靶向配體偶聯藥物。適應癥包括結腸癌、胰腺癌、乳腺癌、小細胞肺癌、胃癌及腦膠質瘤等實體瘤。
目前,BGC0222已經完成IND申報,天吉生物已將該項目多項適應癥推進至I期臨床試驗,開始招募受試者,預計在2022年中完成入組。BGC0222項目對于天吉生物制藥來說具有重大意義,標志著公司從一個傳統的仿制藥企向創新藥企的轉型。
分析人士表示,相信具有正確設計和靶標的PDC將通過提供更安全的藥物來影響靶向治療市場,未來,多肽偶聯藥物將擁有巨大的市場前景。
目前已有多種多肽偶聯藥物進入臨床階段。數據顯示,目前,處在臨床前研究階段(包括分子發現)的多肽創新藥項目有40項,占總數的50%;處于Ⅰ期、Ⅱ期和Ⅲ期臨床試驗階段的分別為15項、12項和7項;有5項處于臨床試驗申請階段;臨床試驗獲批的有1項。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多肽創新藥項目中,至少有12項為多肽偶聯藥物(PDC藥物)。
據了解,除了上述藥企聯合啟動多肽偶聯藥物BGC0222臨床試驗外,Angiochem公司開發的一款靶向LRP-1的多肽偶聯物ANG1005進入III期臨床研究。據悉,LRP-1 是在血腦屏障表面表達量較高的受體之一,而且腫瘤細胞表面也表達大量LRP-1。LRP-1受體介導的信號通路不但可以幫助藥物穿過血腦屏障進入大腦,而且可以幫助藥物靶向進入腫瘤細胞。
Bicycle Therapeutics開發的多肽偶聯物BT-1718處于I / IIa期。據悉,BT-1718是一種針對MT1-MMP的臨床試驗中的PDC,目前由Cancer Research UK贊助。該靶點在幾種腫瘤(例如卵巢癌, 肺癌,乳腺癌,膀胱癌和子宮內膜癌)中過表達。BT-1718由特定的雙環肽組成,該雙環肽過可裂解的二硫鍵與DM1細胞毒素偶聯。I期劑量實驗耐受性良好,目前進展至II期。
近期CDE網還顯示,博瑞醫藥開發的PDC藥物BGC0228臨床試驗申請獲藥監局批準。BGC0228是由療效明確的拓撲酶Ⅰ抑制劑與具有腫瘤靶向的多肽結構偶聯而成:BGC0228能靶向腫瘤組織高度表達的CD44,使藥物在腫瘤部位富集,臨床擬開發用于小細胞肺癌,胰腺癌,結直腸癌,乳腺癌等多種實體瘤的治療。
多肽偶聯藥物(PDC)具有強力的腫瘤穿透性、無免疫原性以及生產成本較低等特點,相較于其他偶聯藥物,多肽偶聯藥物(PDC)具備更廣的產業基礎和臨床價值。在我國,雖然這一領域仍處于起步階段,但越來越多的企業正逐漸擺脫仿制而走向自主創新,多肽偶聯藥物(PDC)或將迎來更多的機遇。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