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市場分析】昨日A股集體回調,因業績增速放緩的片仔癀更是多次觸及跌停,至收盤大跌9.16%,當日市值蒸發約121億元,新市值僅為1203億元,該股股價也創下了2020年8月20日以來的逾3年新低。不過,就整個醫藥板塊來看,業內認為仍有較好的吸引力。
一方面,從公募基金醫藥股配置占比變動來看,剛剛過去的2023年,機構對于醫藥股的配置正從底部陸續抬升。
其中從新披露的公募基金2023年四季報來看,公募基金繼續配置醫藥股,行業投資市值占比環比增加了1.33個百分點,而2023年三季報時是環比增加1.1個百分點。
相關數據統計,截至2024年1月22日,全市場已有超過1.1萬只公募基金發布2023年四季度報告。以持倉基金數統計,共有20只個股獲得200只以上基金共同持有。其中醫藥生物占了4股,持倉市值合計829.45億元,其中居前者為邁瑞醫療,持倉市值251.86億元。
另有數據顯示,公募基金全部持倉中(含港股),包括恒瑞醫藥、邁瑞醫療、藥明康德等在內的成為居前的十只重倉股(統計口徑為公布2023年四季報的4955只積極投資偏股型基金),可見公募基金仍對醫藥板塊的青睞。
葛蘭在2023年四季報中表示,2023年四季度醫藥板塊整體呈現震蕩走勢,在市場總體弱勢的情況下保持了一定的韌性;板塊內部各子行業仍舊延續了快速輪動的風格;季度初期隨著三季報較為悲觀的預期落地,藥品板塊出現反彈。展望2024年一季度,其認為,全球投融資環境有望在加息周期后逐步恢復,國內政策端或保持平穩,行業對合規化影響的認知會更加清晰。盡管不同子板塊間的基數有所不同,但醫藥行業整體仍將保持穩健增長的趨勢。
另一方面,上市藥企陸續披露的業績呈現好轉之勢,數據顯示,2023年第三季度醫藥生物股合計實現歸母凈利潤482.98億元,同比下滑9.07%,但下滑幅度較2023年第二季度收窄4.24個百分點。
此外,從當前已披露2023年業績預告的藥企來看,“預喜”成為主基調。截至1月28日,共有22家醫藥企業預告2023年凈利潤翻倍,其中普瑞眼科、康泰生物、天士力、三生國健預計歸母凈利潤同比有望增超500%;天士力、康泰生物、美年健康等12家預計業績扭虧;同仁堂、華潤三九、康龍化成等頭部股的業績也出現明顯增長。業績預增的原因主要包括市場逐步回暖、海外銷售加速放量等。
興業證券曾在研報中表示,當前醫藥生物板塊估值仍處于歷史低位;機構持倉比例雖連續三個季度呈回升趨勢,但扣除醫藥基金后仍處于低配水平。在醫保綜合改革穩步推進的背景下,本土醫藥生物企業挑戰與機會并存;而從衛生總費用、醫保收支維度來看,醫藥生物行業仍有望持續擴容。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