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市場分析】創新藥正迎來政策松綁。據相關媒體報道,國家醫保局《關于建立新上市化學藥品首發價格形成機制 鼓勵高質量創新的通知》征求意見稿已于2月5日通過有關行業協會征求意見,主旨是整體提高新藥掛網效率,支持高質量創新藥品獲得“與高投入、高風險相符的收益回報”。
據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2023年度藥品審評報告》披露,2023年全年批準上市1類創新藥40個品種,與2022年獲批數相比幾乎是兩倍,可見我國創新藥審批審評提速的加快,以及背后我國創新藥產業發展之迅猛。
國內藥企在創新藥領域的持續發力下,已逐漸嘗到了“甜頭”。例如,艾力斯發布的2023年業績預告顯示,預計2023年公司營收、歸母凈利潤、扣非凈利潤分別為20.09億元、6.4億元、5.9億元,分別同比增加153.98%、390.34%、643.31%。公司稱,業績增長源于核心產品伏美替尼肺癌一線治療適應證納入國家醫保后,銷售持續放量,營收增長幅度較大。同時,公司銷售規模不斷擴大所伴生的規模化效應使各項成本費用率逐步降低,從而促進了凈利潤大幅增長。再比如,前沿生物得益于其抗HIV創新藥艾可寧(通用名:艾博韋泰)的銷售收入,公司預計報告期內實現營收1.1億元至1.15億元,同比增加30%到3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虧損預計為3.1億元至3.36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虧損預計為3.51億元到3.78億元。
隨著近年來陸續有利好政策支持創新藥的發展,以及政策的進一步松綁,券商普遍認為,醫藥板塊長期仍然具備成長性。
其中,中金公司認為,經歷2022-2023年的估值消化與板塊調整,創新藥板塊進入估值合理區間。雖然經歷醫保控費,醫療反腐等政策的階段性影響,國內制藥工業體系轉型升級之路不變,鼓勵創新內核不變。隨著第一階段創新泡沫的褪去,大浪淘沙之下優秀企業的階段性藥品或戰略突破,有望帶來新一輪行情。建議關注海外出口,國產化率提升機會。
中銀證券表示,醫藥板塊長期仍然具備成長性,創新能力為行業帶來新的增長動力。該行認為,從需求端看,醫藥行業中仍然存在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具有臨床價值的創新藥產品有望為行業帶來新的增長動力。創新研發一直是中國醫藥行業發展的重要主線,中國醫藥企業上市公司的研發投入自2017年-2022年以來持續增長,創新藥IND受理量自2018年-2022年以來也在不斷增加。從需求端支付環境來看,國內醫保談判機制越來越完善,出海方面中國創新藥產品也已經出現了海外上市的成功案例。
華夏基金指出,創新醫藥主線未來利好因素包括:醫療反腐強調臨床價值,倒逼供給側改革;醫保局釋放創新藥上市初期價格松綁信號;醫保藥品目錄納入創新藥周期縮短。
中信證券表示,看好我國全球 CRDMO 頭部的地位,預計未來將繼續保持穩健發展,創新藥板塊錯殺帶來的左側布局機會值得關注,創新藥 ETF配置價值凸顯。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