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市場分析】自2021年中藥配方顆粒行業試點(政策)結束后,中藥配方顆粒的市場從僅允許在二級(含二級)以上中醫院銷售擴展具有中醫執業資格的各級醫療機構,帶動中藥配方顆粒市場擴容,這也吸引了更多藥企入局中藥配方顆粒賽道,加上中藥配方顆粒品種國標的陸續頒布,以及山東牽頭的15省聯合集采提前到來的影響,業內預計中藥配方顆粒市場格局或面臨重塑,未來2-3年市場或出現“大魚吃小魚”的市場格局。
相關數據統計,2021年我國中藥配方顆粒市場規模達到252.45億元,隨著市場擴容,業內預計2025年國內中藥配方顆粒市場規模將達到530億元,市場空間廣闊。目前,中藥配方顆粒賽道已匯聚了神威藥業、益佰制藥、佐力藥業、特一藥業、以嶺藥業、吉林敖東、盤龍藥業、柳藥集團等眾多藥企。
但在市場擴張的同時,中藥配方顆粒的國家標準也在陸續頒布。自2021年4月29日國家藥監局批準頒布一批160個中藥配方顆粒國家標準以來,目前已頒布六批中藥配方顆粒國家藥品標準,其中在2023年頒布了兩批共73個中藥配方顆粒品種國標,2024年1月又頒布了31個中藥配方顆粒國家藥品標準,目前中藥配方顆粒國標數量已經超過300個。
此外,由山東牽頭的15個省級單位組成省際聯盟開展中藥配方顆粒集中帶量采購提前到來,采購品種包含金銀花、北柴胡、炒酸棗仁、當歸、黨參、白術、連翹、人參、黃連等200個具有國家藥品標準的中藥配方顆粒,約定采購量按照首年約定采購量計算基數的70%確定,采購周期原則上為2年。中標結果顯示,本次中藥配方顆粒集采降幅在44%左右,整體降幅相對溫和,基本符合業內預期。
目前,在行業政策的影響下,行業內部分藥企業績進入了陣痛期。例如,紅日藥業2月29日發布業績快報,2023年公司營業總收入61.27億元,同比減少7.86%;歸母凈利潤5.29億元,同比減少15.22%。對于業績變動的原因,公司表示,報告期內,成品藥業務實現穩步增長,但受中藥配方顆粒行業政策影響,中藥配方顆粒銷售有所下降;同時醫療器械產品海外市場回落,導致整體業績下降。
當然,中藥配方顆粒頭部企業則有望受益于市場擴容。例如,省級配方顆粒試點中的頭部企業神威藥業銷售保持穩健增長,2023年上半年,中藥配方顆粒銷售額為6.29億元,同比增幅34%。據悉,該公司已累計投入超過10億元人民幣用于中藥配方顆粒的研發,從而確保產品的質量和療效。
此外,同為頭部企業的中國中藥也被業內看好。2022年,中國中藥的中藥配方顆粒收入同比下降42.5%至77.1億元,收入占比同比下降15.6個百分點至53.9%,毛利率也下降8.6個百分點至62.8%。但隨著利空逐步消化,公司業績呈現回暖現象。2023年上半年,公司中藥配方顆粒銷售額為49.3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8%。在集采之下,業內認為,中國中藥作為行業頭部,將受益于行業銷量的快速增長。以開源證券研報數據為例,量升為中藥配方顆粒市場規模增長的主要驅動力。比如將2024年量增幅從10%提升15%至15%,對應2022-2024年市場規模會分別增長36%、43%、50%。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