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市場分析】隨著藥企2023年度業績報告的集中披露,醫藥外包服務行業企業也陸續披露2023年年報。當前包括康龍化成、藥明康德、昭衍新藥、泰格醫藥、凱萊英等多家藥企都已經發布年報,那么2023年這些企業業績如何?
其中根據藥明康德發布的2023年度業績報顯示,公司于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403.41億元,同比增長2.51%;實現歸母凈利潤96.07億元,同比增長9%;實現扣非凈利潤97.48億元,同比增長16.81%。
康龍化成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115.38億元,同比增長12.39%;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6.01億元,同比增長16.48%。
泰格醫藥2023年實現營業總收入73.84億元,同比增長4.21%;歸母凈利潤20.25億元,同比增長0.91%。
昭衍新藥2023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3.76億元,同比增長4.78%,歸母凈利潤為3.97億元,同比下降63.04%。
而凱萊英2023年營業總收入78.25億元,同比下降23.70%;歸母凈利潤22.69億元,同比下降31.28%;扣非凈利潤21.04億元,同比下降34.87%。
從這幾家企業發布的年報可以看出,藥明康德、康龍化成在2023年均上交了比較滿意的答卷。
業內也表示,藥明康德的年報展示的是該企業在后疫情時代之下的強勁增長動力。而數據顯示,剔除新冠商業化項目之后,藥明康德的收入實則同比增長超20%。
據悉,2023年內,藥明康德累計新增1255個分子。截至2023年末,D&M分子管線總數達到3201個,包括61個商業化項目,66個臨床III期項目,326個臨床II期項目,2748個臨床前和臨床I期項目。其中,商業化和臨床III期項目合計新增20個。另外,作為支撐CDMO業務(指合同研發與生產業務)韌性的動力來源,TIDES 業務(主要為寡核苷酸和多肽)繼續放量。2023年內,藥明康德的TIDES 業務收入達到人民幣34.1億元,同比強勁增長64.4%。
而康龍化成在2023年持續通過縱橫兩個方向著力提升服務平臺的協同效應,不斷投入建設新的服務能力,提高管理效率,以滿足市場和客戶的需求。
縱向上,康龍化成通過加強同一學科在新藥研發不同階段的協同效應,實現無縫對接。橫向上,其通過加強不同學科在新藥研發同一階段的協同合作,提升學科專業水準,豐富服務內容,推動學科間的相互轉化。公司構建了小分子藥物、大分子藥物和細胞與基因治療等多療法、全流程一體化的服務平臺。同時,公司的全流程一體化服務平臺亦進一步加強國際化的建設,從而能為客戶提供跨學科、跨區域和跨國界的協同服務方案,以充分利用公司全球的科研人才網絡和滿足客戶對地域的戰略需要。
從泰格醫藥發布的年報,可見公司業績增速明顯放緩。據悉,公司2021年-2023年營收同比分別增長63.32%、35.21%、4.21%。而昭衍新藥則呈現出增收不增利的現象。
那么對于未來醫藥外包服務領域的前景如何?分析人士表示,伴隨中國藥物研發及生產外包服務能力的不斷提升和中國的藥物研發和生產投入的不斷增加,中國藥物研發及生產外包服務在全球藥物研發及生產外包服務市場也在不斷提升。有數據預測,2023年中國藥物研發及生產外包服務規模約占全球總規模的15.1%,預計到2028年中國的藥物研發及生產外包服務規模將達到4,442億人民幣。
另有分析人士指出,發展至今,全球醫藥產業已經形成了一個分工與協作的體系。其中,CXO的主要承擔的任務包括三部分,即降低研發成本、縮短研發周期、分擔藥企風險,它們無一不是有利于藥物開發的。據預測,2024年全球CRO市場規模預計約為960億美元。另外,中國CRO市場增速高于全球,截至目前,行業也有一些需求回暖跡象。
也有人士指出,盡管行業存在波動,但可以預計的是,CXO行業將從高增長進入穩增長階段,投資者開始聚焦新業務對業績的貢獻。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