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醫藥股市】5月13日早盤,合成生物概念再次大漲,個股來看,新天地20%漲停,魯抗醫藥7天4板,富士萊、拓新藥業、萊茵生物等紛紛跟漲。
魯抗醫藥股價亮眼,該股今日早盤再度漲停,7個交易日內錄得4個漲停,累計漲幅為64.41%,累計換手率為156.41%。截至10:10,該股成交量203.71萬手,成交額21.04億,換手率22.71%,目前新市值94.09億。
據了解,合成生物學(生物制造)融合了生物學、化學、工程學等多種技術,以可再生生物質為原料,以生物體作為生產介質,旨在利用廉價原料,以菌種、細胞、酶為制造工廠,規模化發酵獲得目標產品,具有清潔、高效、可再生等特點。
近期,合成生物學利好消息頻頻,包括政策支持、技術突破、資本入局等。
政策方面,早在《“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中就多次提及“合成生物學”。今年4月底,有消息稱,目前由發改委牽頭,工信部和科技部等國家部委正在聯合制定國家生物技術和生物制造行動計劃,并且有望在近期出臺,“生物制造+”是其中的關鍵內容。
技術方面,突破消息不斷。業內指出,一方面,作為合成生物學的重要底層技術,基因測序、編輯和合成的技術持續迭代,推動了合成生物學的研發成本大幅降低;另一方面,合成生物學領域的基礎研究持續發展,中國生物醫藥合成生物學相關研究文獻發表量引人矚目。
資本積極押注合成生物學賽道。有數據統計,2021年,全球合成生物學投融資金額達180億美元,相當于過去12年的總和。2018—2022年,中國合成生物學一級市場共完成了1039個投融資事件,其中不乏頭部投資機構的身影,如高瓴、紅杉、經緯等,獲投資的公司包括藍晶微生物、引航生物、恩和生物、微元合成等。
多家券商也看好未來合成生物市場的發展空間。例如,華安證券表示,生物制造政策有望近期出臺,合成生物產業迎來重要拐點;東海證券指出,合成生物產業化加速,市場規模有望快速提升。
國投證券稱,依賴于傳統化工、植物提取獲得產品的生產方式將逐步被從傳統生物發酵升級后的生物制造方式所替代,有望打開萬億規模的市場空間。而生物制造各細分行業邏輯有所不同,多個賽道存在破局可能。
天風證券也在新研報中指出,合成生物學生產代糖具備優勢,對天然代糖的大規模生產和應用具有重要的意義。目前天然代糖主要來源于植物提取,而糖類物質屬于次生代謝產物,在植物中的豐富度低。而植物生長具有季節依賴性,且提取過程復雜,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天然代糖的大規模生產。該行認為,合成生物學應用領域有望持續拓寬,市場規模值得期待。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