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市場分析】BTK抑制劑是一類針對布魯頓氏酪氨酸激酶(BTK)的特異性抑制劑,BTK被認為是治療血液系統惡性腫瘤的重要靶點,BTK抑制劑也因此成為了血液瘤市場前景廣闊的藥物,研發越趨火熱。
就在近日,阿斯利康公布Ⅲ期臨床試驗ECHO研究的關鍵結果:與標準治療相比,Calquence(阿卡替尼)聯合化療和免疫療法,將未經治療的套細胞淋巴瘤(MCL)患者的疾病進展或失去生命的風險降低了27%。
Nurix Therapeutics也在近日公布了其BTK靶向降解劑NX-5948在復發難治性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患者中的積極結果,在經過大量預處理的患者群體中觀察到的客觀緩解率為69.2%,包括具有BTK抑制劑耐藥突變的患者。
隨著BTK抑制劑研發進展不斷推進,產品持續迭代,目前全球已有6款BTK抑制劑獲批上市,包括艾伯維和強生的伊布替尼、阿斯利康的阿卡替尼、百濟神州的澤布替尼、吉利德和小野制藥的替拉魯替尼、諾誠健華的奧布替尼以及禮來的第三代BTK抑制劑Pirtobrutinib。
其中,強生和艾伯維的伊布替尼(Ibrutinib)是頭個上市的BTK抑制劑。2013年11月,伊布替尼獲得美國FDA批準,用于治療復發/難治性套細胞淋巴瘤(MCL),次年又獲批新適應癥,用于治療CLL。2017年8月,伊布替尼(商品名:億珂)被批準在中國上市,并于2018年納入國家醫保目錄。
禮來的三代BTK抑制劑Pirtobrutinib于2023年1月在美國獲批上市。該產品是非共價可逆BTK抑制劑,它與BTK結合不依賴于C481位點,而是通過與BTK蛋白產生氫鍵結合,因此不受突變影響,從而降低耐藥性的發生。
在國內,已獲批上市的BTK抑制劑有伊布替尼、澤布替尼、奧布替尼和阿卡替尼。
2023年3月,阿斯利康的阿卡替尼獲得了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的附條件批準上市,用于既往至少接受過一種治療的成人MCL患者。
業內認為,隨著阿卡替尼的加入,中國BTK抑制劑市場的競爭格局將逐漸發生變化。
在國內,百濟神州的代表產品澤布替尼在2023年全年全球銷售額同比增長129%,達到了13億美元,成為國產創新藥中頭個突破十億美元銷售額的產品。受這一產品帶動,百濟神州的虧損大幅縮窄,歸母凈利潤由2022年虧損136.42億元大幅收窄至虧損67億元。
業內認為,澤布替尼是百濟神州的拳頭產品,未來需要澤布替尼的進一步放量增長,才能助力公司扭虧為盈,但隨著競爭對手的不斷涌入和新藥的陸續上市,百濟神州或面臨著更加嚴峻的市場挑戰。
未來,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腫瘤患者人數增加,抗腫瘤藥的適應癥不斷擴大,有數據預計,2025年全球BTK抑制劑的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00億美元,2030年有望達到261億美元。其中,中國市場規模預計在2025年將達到131億元,并將于2030年擴大至225億元。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