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行業動態】面對中國醫藥產業廣闊的市場,跨國藥企在加碼進軍的同時,也相繼加速本土化戰略調整。據悉,近年來,一系列相關扶持政策出臺,跨國藥企多點開花,增資、研發、建廠,加速本土化發展。
如默沙東杭州工廠目前已成為跨國藥企在亞太區規模大的包裝制造工廠之一,擁有140多個品規的人類健康產品,為中國及亞太地區共10 個市場提供糖尿病、心血管、抗感染、呼吸、骨骼等疾病領域的有力支持。
以默沙東杭州工廠為藍本,跨國藥企在中國本土設立生產線,即“藥品地產化”的戰略舉措,得到了運用和展現——縮短了藥品供應周期,提升了安全性。
據悉,近日,諾華中國放射性藥品生產項目正式啟動工程建設。這是諾華在中國的頭個放射配體療法生產基地,拓展創新藥物放射配體療法在中國與全球的生產與供應能力。
諾華中國放射性藥品生產項目也是諾華在國內的第二個創新藥物生產基地,落地浙江省海鹽縣核技術應用(同位素)產業園,投資總額預計6億元人民幣,計劃生產先進的放射配體療法藥物。在獲得必要監管批準和許可的前提下,諾華中國放射性藥品生產項目預計將于2026年底建成投產。屆時諾華有能力批量為中國患者提供腫瘤精準治療所需的創新藥物。
而墨尼克公司已在中國經營近20年,隨著中國對先進傷口護理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加,為了向中國的病人及醫生、護士提供更好的產品,墨尼克決定在中國建立一家制造工廠。
據悉,近日瑞典墨尼克醫療 (Mölnlycke) 關于在華新建傷口護理產品制造工廠的備忘錄簽約儀式在江蘇省常熟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舉辦。瑞典墨尼克醫用敷料項目總投資25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8億),租賃廠房10000平方米,主要從事醫用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項目達產后,達產后年產值8億元。瑞典墨尼克創辦于1849年,至今已經有175年的歷史,隸屬于銀瑞達集團。
在推動中國本土化發展,賽諾菲、葛蘭素史克、輝瑞等跨國藥企也紛紛進入了大調整時期。如2023年10月,葛蘭素史克決定帶狀皰疹疫苗的銷售交到了本土藥企智飛生物手中,由智飛生物代理其帶狀皰疹疫苗的銷售。輝瑞去年也宣布將13價肺炎疫苗的中國權益交到了北京科園手中。而渤健就通過與國內藥企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方式,推進其在中國的多發性硬化癥產品組合商業化,包括Fampyra和Tecfidera。
賽諾菲中國則公布了與上海醫藥的“廣泛而深入”的合作,根據公開信息,這兩家公司將在心血管疾病、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和癌癥治療方面進行合作。賽諾菲表示,合作能夠建立一個“更適合當地市場并優化運營”的商業模式。
此外,近期,多家跨國藥企還公布相關產品在中國獲批上市。如賽諾菲宣布針對所有嬰兒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合胞病毒)預防手段——長效單克隆抗體樂唯初(尼塞韋單抗注射液)在中國正式商業上市。瓦里安第四代Halcyon自動化放療平臺(Halcyon 4.0)獲得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準,在中國正式發布上市。 安斯泰來制藥集團宣布,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藥品審評中心(CDE)已批準安可坦(XTANDI,恩扎盧胺)用于治療轉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的適應癥。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