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行業動態】根據7月31日媒體報道,琺博進(FibroGen)宣布將削減美國團隊約75%的員工,并停止CTGF抑制劑潘瑞魯單抗(pamrevlumab)的研發工作。
資料顯示,2023年6月,潘瑞魯單抗先后在杜氏肌營養不良癥、特發性肺纖維化等適應癥的后期臨床中失敗。因此2023年7月,琺博進已經進行了一輪裁員,削減其美國團隊約32%,即104名員工,裁員工作在今年第一季度末完成。
而這次,琺博進宣布,潘瑞魯單抗在胰腺癌的兩項后期臨床中再次失敗,因此公司決定徹底停止潘瑞魯單抗的后續研發,并削減75%的員工。
資料顯示,琺博進是一家專注研發First-in-class藥物的美國藥企,核心產品包括已經上市的HIF-PH抑制劑羅沙司他、在研品種潘瑞魯單抗。
業內表示,今年,藥企裁員風波仍在持續。如根據相關數據統計,今年上半年總計有99家國內外biotech公布減員計劃(已去重),與2023年的97家基本一致。
分析指出,大型制藥公司或跨國公司裁員行動基本是由于戰略調整導致的人員變動。如賽諾菲在2023年10月宣布下調2024年利潤預期之際,重提了“Play to Win”戰略。為配合此戰略,賽諾菲不僅推出了管線優先級調整和成本削減計劃,還釋放了分拆消費者保健業務的信號,且涉及多次裁員。
而輝瑞今年上半年裁員高達5次。其中5月9日其擬進行裁員,涉及74個崗位,3月1日其宣布將裁員120人,1月29日,其宣布在南舊金山一家工廠裁員52名……此外,近期輝瑞再傳出裁員消息,根據其近期遞交給美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輝瑞此次將裁員210人,其中60是北卡羅來納州落基山工廠的員工,另外150人則來自北卡羅來納州桑福德工廠。雖然這些工廠還會保持運營,但輝瑞的發言人表示,他們仍然會停止這些工廠舊有的一些業務。
據了解,輝瑞因”疫情紅利褪去”不僅營收大幅下跌,還面臨幾款重磅銷量的藥物專利即將到期的挑戰。輝瑞預計到2030年收入將下降170億美元。計劃到2024年成本調整節省至少40億美元!
BMS在今年上半年裁員4次,其中從6月開始,BMS將在新澤西州勞倫斯維爾裁員約863名員工,3月份已裁員勞倫斯維爾的75人。據悉,BMS曾對外公布“戰略生產力計劃”,該計劃預計將裁員2200名員工,占總員工的6%,旨在到2025年底節省約15億美元。此外計劃還包括組織管理結構重組,優化產品管線。
而拜耳面對營收下滑和虧損的不利局面,在今年上半年裁員3次。據悉,今年一季度拜耳減少了1500個職位,其中大約三分之二為管理崗。公司高管還曾表示,制藥商業化部門的裁員將在今年第四季度初基本完成。而整個拜耳集團的裁員預計到2025年完成。
武田制藥今年上半年也裁員3次,此外,武田制藥下一輪裁員計劃于7月初開始,其中包括美國劍橋工廠的495名員工和萊克星頓工廠的146名員工。裁員歸因于其近期宣布的1400億日元(約合8.99億美元)重組計劃,希望為仿制藥競爭侵蝕其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藥物Vyvanse的市場節省成本。
據悉,武田希望改革使公司降本增效,在2024財年(截至2025年3月)總利潤達到2250億日元(約合14億美元),并將其核心營業利潤率進一步提升。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武田計劃優先考慮“組織靈活性”、采購節約和技術效率。
在國內市場,也有不少藥企傳出裁員消息,如藥明康德采取了包括裁員在內的多項措施以優化成本結構。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上半年,藥明康德員工總數較去年同期減少了2982人,從41296名降至38134名。
藥明康德在中報業績交流會上強調,這一調整是持續優化組織結構的結果,旨在提升生產和實驗室的自動化能力,進而提升整體人員利用效率。同時,公司也指出,不同業務部門的人員調整存在差異性,如TIDES業務因快速增長,上半年已新增500多人,并預計年底將達到2000人以上。
此外,貝達藥業正在進行戰略轉向,今年3月進行了大規模的裁員,數百人被裁,研發部門的裁員比例在60%左右。
業內表示,裁員是醫藥企業不斷變化商業模式的結果,其希望通過調整資源來更好地支持公司的運營模式,從而實現公司長期發展。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