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市場分析】有機構表示,癌癥腫瘤是創新藥重大研究領域,雙抗是腫瘤治療的前沿技術之一。雙特異性抗體進入收獲期,商業化前景大。目前,全球共獲批14款雙抗,其中多數在近3年內獲批,雙抗已進入收獲期。與此同時,雙抗交易也持續升溫。
數據顯示,2020 年至 2023 年,國產雙抗 License out 交易總額已達上百億美元,交易總數達到 18 筆,成功出海的藥企包括科望醫藥、普米斯、岸邁、和鉑醫藥、康方生物、復宏漢霖等。
2024年以來國產雙抗交易仍在持續升溫,已發生7起相關交易,雙抗商業化前景值得期待。
如近期,宜明昂科將 PD-L1/VEGF 雙抗 IMM2510 與下一代 CTLA-4 抗體 IMM27M 在大中華區以外的權益授予 Instil Bio,交易總額達超 20 億美元。
嘉和生物將 CD3/CD20 雙抗 GB261 大中華區以外的全球權益授予 TRC 2004,將獲得 TRC 2004 支付數量可觀的股權、數千萬美元預付款、4.43 億美元里程碑金額,以及個位數至雙位數比例的銷售分成。雙方的合作將主要集中在探索 GB261 在自免疾病方面的治療潛力。
康諾亞將兩款雙抗 CM512 及 CM536 大中華區以外的全球權益,以 NewCo 模式授予 Belenos Biosciences,將獲得交易總額 1.85 億美元,以及康諾亞全資附屬公司一橋香港將獲得 Belenos 約 30.01% 的股權。
默沙東斥資13億美元引進同潤生物CD3xCD19雙抗CN201的全球權益,其中首付款達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0億元)。同潤生物還有資格獲得與CN201的開發和監管審批相關的最高6億美元里程碑付款……
業內表示,伴隨我國創新藥企在世界前沿領域不斷突破,我國創新藥企出海銷售、分享他國市場紅利的能力持續提升。
此外,機構表示,當前雙抗開發火熱,國產藥物占據重要地位。全球處于臨床開發階段或已獲批的雙抗產品近400款,其中近一半的雙抗/多抗項目由國內公司開發,國產藥物已在該領域占據重要地位。
當前,國內已有諸多企業布局雙抗藥物,且多具有自研的雙抗/多抗平臺,不同平臺各具特色,從商業化角度看,機構建議關注擁有覆蓋面廣或具有顯著創新性平臺/管線的公司:藥明生物、康方生物、澤璟制藥等。
其中康方生物依沃西單抗是 PD-1/VEGF 雙抗,可同時靶向 PD-1 和 VEGF 這兩個抗腫瘤劃時代靶點,目前已開展針對肺癌、乳腺癌、宮頸癌和肝癌等諸多適應癥,且展現出不錯的治療潛力。據悉,今年 5 月,依沃西單抗獲 NMPA 批準上市,聯合化療用于經 EGFR 酪氨酸激酶抑制劑(EGFR-TKI)治療后進展的 EGFR 突變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鱗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治療。
澤璟制藥ZG006是針對DLL3表達腫瘤的三特異性抗體(CD3×DLL3×DLL3),具有巨大潛力。澤璟制藥曾在機構調研中表示,目前全球只有安進公司的同靶點藥物AMG757(CD3/DLL3雙抗)提交了美國FDA上市申請,但還未有針對DLL3靶點的新藥獲批上市。ZG006銜接腫瘤細胞和T細胞,將T細胞拉近腫瘤細胞,從而利用T細胞特異性殺傷腫瘤細胞。ZG006用于治療晚期實體瘤的臨床試驗申請已獲FDA和NMPA批準,目前處于I期的劑量爬坡階段,入組進度順利,符合預期。
據了解,PD-(L)1/VEGF 雙抗領域潛力巨大,入局者眾多,當前國內在研的 PD-1/VEGF 雙抗還包括三生制藥/三生國健的 SSGJ-707、榮昌生物 RC148、君實生物 JS207、神州細胞 SCTB14等。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