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行業動態】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三大終端六大市場感冒中成藥銷售額超過210億元,2024年上半年創造的銷售額則超過100億元。從三大終端上看,感冒中成藥上半年在公立醫院終端、公立基層醫療終端銷售額分別同比下滑15.36%、11.67%,而在零售藥店終端銷售額同比增長5.25%。
從劑型上來看,感冒中成藥銷售的劑型包括顆粒劑/散劑、溶液劑、膠囊劑、片劑、丸劑等。其中,散劑/顆粒劑銷售額靠前,其后分別是溶液劑、膠囊劑。
還有一大亮點是,近年來,國內企業積極布局感冒中藥新藥的開發,尤其是中藥新藥顆粒劑的開發。今年以來,國內已有5款感冒中藥1.1類新藥的臨床申請獲CDE承辦,包括康緣藥業的羌芩顆粒、廣州中醫藥大學的青杏顆粒、山東中醫藥大學的柴桂解感顆粒、嘉亨醫藥的SY617、盈科瑞的感咳顆粒。
已有的資料顯示,康緣藥業的羌芩顆粒于4月上旬收到國家藥監局簽發的《藥物臨床試驗批準通知書》,同意本品開展用于流行性感冒的臨床試驗。羌芩顆粒處方源于江蘇省中醫院醫院制劑,已在臨床使用數十年。人用經驗研究顯示,其起效時間為2.35h,4h內體溫下降≥0.5℃的患者例數占50%左右,平均退熱時間為13.55h,72h內體溫恢復正常者達93%,且對各證型均有較好的臨床療效[2],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
嘉亨醫藥的SY617在9月20日左右獲中國國家藥監局批準進行臨床試驗(批件號:2024LP 02103)。該產品的功能主治為疏風解毒、清瘟除濕,用于流行性感冒辨證為風熱夾濕證的治療,癥見發熱、頭重如裹、咽痛、惡風、咳嗽、肢體酸痛、胸悶、脘痞、舌質紅,苔白膩或黃膩、脈濡或滑或浮數。
此外,一些高校機構也在積極研發感冒中成藥新藥。其中,年內臨床申請獲CDE承辦的廣州中醫藥大學的青杏顆粒適應癥:宣肺止咳,解表清熱,清暑化濕。適用于普通感冒(風熱夾濕證)。據悉,廣州中醫藥大學科技產業園有限公司結合流感病毒、SARS病毒的研究基礎和經驗,研究開發青杏顆粒組方,自主完成了藥物的藥學、藥理學、毒理學等規范性臨床前研究。該產品的臨床申請于2024年2月2日獲得CDE承辦受理,同年4月10日獲得臨床試驗默示許可。
山東中醫藥大學的柴桂解感顆粒5月27日正式獲得國家藥監局頒發的二期臨床批件(受理號:CXZL2400016)。柴桂解感顆粒由經典名方加減化裁,用于治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屬邪犯少陽、營衛失和證。項目前期依托山東中醫藥大學中醫藥抗病毒山東省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服務平臺,系統地開展了柴桂解感顆粒工藝研究、中試制備、質量標準和穩定性考察、一般藥理學以及安全性評價等多項臨床前規范化研究。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