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政策法規】當前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已步入創新發展的新階段。生物醫藥產業園區在人才聚集、技術集成、資金融合、成果轉化等方面的比較優勢顯著,將成為推動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依托。
政策也在向生物醫藥產業園區傾斜。近日,商務部印發《支持蘇州工業園區深化開放創新綜合試驗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到,打造以生物醫藥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做大做強蘇州生物醫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核心承載區、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生物藥品制品制造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納米新材料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及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
同時,支持蘇州工業園區開展生物醫藥全產業鏈開放創新試點。允許蘇州工業園區遴選1—2家企業開展生物制品分段生產試點。在園區設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服務站。建設未來產業創新試驗區,前瞻布局細胞和基因治療、先進半導體技術及應用、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重點產業。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蘇州工業園區生物醫藥及大健康產業集聚了超過2000家企業,產業產值達到1523億元。此外,2023年園區上市的PD-(L)1類抗體藥物銷售約49億元,園區生物醫藥管線境內授權合作交易數量53件,園區累計獲得細胞與基因治療領域臨床批件約25個。近三年來,園區生物醫藥及大健康企業市場融資約450億元。園區生物醫藥產業競爭力、人才競爭力、合作競爭力等指標位居全國靠前的位置。
園區目前在一類新藥臨床批件、上市新藥數量、產品進入國家醫保數量、二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證獲批數量和上市醫療器械產品數量等維度成果顯著。其中,一類新藥臨床批件達721件,上市新藥總數達29款,其中17款進入國家醫保;二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證總數為1650個,獲批上市的創新醫療器械產品達16款。
2023年,聚焦產業發展實際,園區在布局國家級重大戰略平臺、加速產業集群建設和創新服務模式等方面發力,并持續探索政策制度的開放創新。2023年,園區獲批建設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生物藥技術創新中心總部基地開工,核酸藥物技術創新平臺正式投用,細胞療法“揭榜掛帥”技術攻關項目立項89個。園區生物藥品制品制造創新型產業集群成功入選科技部火炬中心國家級創新型產業集群等。
此外,蘇州工業園區在政策制度創新方面也取得了重要進展。除了《支持蘇州工業園區深化開放創新綜合試驗的若干措施》以外,例如,發布了《關于試點開展入境特殊物品聯合監管機制的工作方案(試行)》,優化了“研易達2.0”生物醫藥企業進口研發用物品“白名單”制度,擴大了“研易購2.0”對照藥品購買范圍和企業范圍。這些措施進一步促進了園區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