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行業動態】全球執行副總裁、國際業務負責人職務由Iskra Reic接替;賴明隆擔任的阿斯利康中國總經理職務由林驍接替,賴明隆兼任的阿斯利康中國腫瘤業務總經理一職由關冬梅接任……12月4日,阿斯利康宣布了多項人事任命。
公告顯示,Iskra Reic于2001年加入阿斯利康,此后在公司內擔任過多個領導職務,包括全球執行副總裁、歐洲和加拿大負責人,并于2021年起擔任全球執行副總裁、疫苗和免疫療法業務負責人。她還在中東歐、歐亞大陸、中東和非洲擔任過高級職務。自2017年以來,Iskra一直是阿斯利康高級管理團隊成員。本次人事調整后,Iskra Reic將全面負責中國、亞洲和歐亞市場、中東和非洲、拉丁美洲、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業務。
林驍在2019年6月加入阿斯利康,負責腎臟治療領域,后升為阿斯利康中國副總裁、呼吸及自體免疫事業部負責人。2024年1月,林驍擔任阿斯利康中國生物制藥事業部負責人。
關冬梅在2022年11月加入阿斯利康,加入阿斯利康后,關冬梅長期擔任心血管、腎臟及代謝事業部負責人。2024年10月下旬,其接替了腫瘤業務泌尿婦科及女性腫瘤事業部。
可見林驍、關冬梅在阿斯利康工作的時間并不長。而賴明隆此次去職后,被調任阿斯利康全球腫瘤業務Dato-DXd及肺癌事業部負責人。
12月4日,Iskra Reic在致中國團隊的信中表示,中國市場至關重要,她非常重視中國正在進行的調查,并將與政府部門全力合作。
據悉,阿斯利康在中國的營收主要由腫瘤業務、生物制藥板塊的心血管、腎臟及代謝疾病(CVRM)、呼吸與免疫(R&I)、疫苗與免疫(V&I)業務、罕見病及其他業務構成。從阿斯利康中國今年以來的動作看,繼罕見病之后,阿斯利康加強生物制藥業務(包括疫苗和免疫療法)在中國市場的潛力探索。
如2024年10月1日,阿斯利康中國生物制藥業務(BBU)與全渠道事業部正式合并,成立新的阿斯利康中國生物制藥業務(BBU),其中包括疫苗和免疫療法事業部,據悉,這一調整旨在加強阿斯利康在中國市場的生物制藥業務,特別是在疫苗和免疫療法領域的布局。
從業績上看,阿斯利康2024年第三季度財務報告顯示,總收入同比增長21%,達到135.65億美元,其中中國市場表現突出,2024年前三季度的中國區收入同比增長15%,達到50.49億美元,占總收入的12.89%,這使得阿斯利康超越默沙東,成為中國市場收入高的跨國藥企。
根據梳理,除了阿斯利康外,今年內包括賽默飛、諾華、GSK、強生等多家跨國藥企亦調整在中國的高管。
如賽默飛在7月宣布,現任賽默飛分析儀器事業部化學分析業務總裁米格爾·福斯蒂諾(Miguel Faustino)將從2024年8月1日起接任馮時瀚(Hann Pang)擔任賽默飛中國區總裁一職。
今年5月,諾華國際業務部總裁赫博瑞宣布,現任諾華中國區總裁張穎(Ingrid Zhang)將從6月1日起擔任諾華國際業務部首席商務官(COO),領導諾華商業上市戰略團隊,常駐巴塞爾。諾華日本總裁李堯(Leo Lee)被任命為中國區總裁。
GSK(葛蘭素史克)中國同在今年5月宣布,原中國區總經理齊欣,升任為GSK大中華和洲際區域(GCI)副總裁兼疫苗業務負責人,公司原副總裁兼中國臺灣地區總經理余慧明“接棒”,并于7月1日起到任。
強生中國今年4月宣布中國區主席、強生醫療科技中國區總裁宋為群離職。三個月后,強生醫療科技迎回周敏濤。周敏濤曾于1992年加入強生,2007年至2009年期間,曾擔任強生新加坡總經理。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