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行業動態】2024 年,全球醫藥行業經歷了一輪密集的裁員潮,從跨國頭部到本土創新藥企,從研發部門到生產車間,裁員消息此起彼伏。進入到2025年,醫藥行業裁員潮依然在上演。根據相關數據統計,2025年1-2月,已有至少48家醫藥企業宣布人員裁撤或工廠、管線關閉計劃。
如根據2025年2月27日,日本藥企衛材(Eisai)正進行美國業務的戰略重組,約121名員工將受此影響離開公司。這次裁員規模占衛材美國員工總數的6.83%,涉及多個職能領域,主要沖擊了商業、醫療和企業服務部門。裁員從3月31日起生效,并將于5月30日完成。
衛材公司表示,這一艱難決定是為了優化運營,保障長遠發展。他們對員工的付出深表感激,也清楚這一變動會給員工及其家庭帶來不小的影響。盡管如此,衛材強調依舊堅定扎根美國市場,持續為攻克癌癥、阿爾茨海默病及其他神經系統疾病發力。
Ryvu Therapeutics于2月25日宣布,將暫停其四項II期臨床試驗之一的患者入組,該試驗正在評估其核心候選藥物RVU120(一款雙重CDK8/19抑制劑)治療血液惡性腫瘤的效果。公司此舉旨在延長資金儲備至2026年下半年。此外,為進一步節省資金,Ryvu計劃裁員約30%,裁員后員工總數約200人。目前,公司賬面現金及其他資產約4600萬歐元(4840萬美元),并近期獲得2200萬歐元(2310萬美元)的資助資金。
近期,百時美施貴寶稱,計劃在新澤西州進行新一輪裁員。根據州政府的《工人調整和再培訓通知法案》(WARN)公告,此次裁員將影響 Lawrence Township 的 67 名員工,預計從 4 月持續到 12 月。
據悉,早在2024年4月,BMS公布了一項“瘦身”計劃,即到2025年底實現削減成本15億美元,具體措施包括裁員、剝離非核心資產及關閉部分研發管線。其中,為應對成本壓力及優化業務結構,BMS計劃在2024年裁員2200人,此外,公司還在優化產品管線,削減了12個臨床藥物管線。
繼此前計劃到2025年底削減15億美元開支后,百時美施貴寶近期又公布了一項成本削減計劃,即到2027年底削減20億美元成本。公司表示,基于這一計劃,成本削減將主要通過組織架構的變化和提升運營效率來實現,節約的部分將從公司的成本構成中移除,以促進公司更精簡、更高效,同時在增長型產品和富有前景的科學領域進行投資。
協和麒麟也將在新澤西州裁員。有消息顯示,其計劃在其普林斯頓(Princeton)辦公地點裁員 52 人,該地是其 2023 年剛剛遷入的北美總部。此次裁員預計將于 5 月初生效。
此外,Moderna在財務業績不佳的情況下,正考慮裁減數字團隊大約50名員工,這占到其兩個數字部門職位的10%左右。根據Moderna公布的2024年財報顯示,Moderna全年總收入為32億美元,凈虧損36億美元;第四季度的總收入是9.66億美元,凈虧損11.2億美元。
而Encoded Therapeutics或將裁員29%,大部分被裁崗位來自技術與早期研發部門,公司將重點推進Dravet綜合征項目。Inventive稱,因資金短缺計劃裁員50%,公司將專注開發代謝功能障礙相關脂肪性肝炎藥物Ianifibranor。Thid Harmonic BIO將裁員50%,以推進慢性自發性蕁麻疹候選藥物的II期臨床試驗……
據悉,今年1月、2月減員的企業中有一部分面臨更嚴峻的局面——至少4家Biotech走向關停,另有多家企業此次減員比例超過70%。例如,位于波士頓、專注于癌癥與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療的Kojin Therapeutics2月中旬宣布在未來數月內將逐步停止運營。
藥企紛紛裁員,也反映出醫藥行業競爭的激烈程度。為了在變幻莫測的市場中站穩腳跟,藥企需要不斷調整內部架構,優化資源配置。
有人士表示,盡管裁員潮帶來陣痛,但行業轉型也催生了新機遇。2024 年全球基因治療市場規模突破 500 億美元,AI 藥物發現領域融資額同比增長 200%。那些在裁員中優化結構、聚焦創新的企業,或將在未來競爭中搶占先機。
另有行業人士表示,裁員不是目的,而是為了讓企業在更健康的軌道上奔跑。醫藥行業的寒冬終將過去,而那些在嚴寒中積蓄力量的企業,必將迎來春天的曙光。醫藥行業的裁員潮既是挑戰,也是重塑行業生態的契機。唯有以創新為引擎、以政策為支撐、以人才為根本,才能在變革中實現可持續發展。未來的醫藥產業,或將在陣痛后展現出更強大的生命力。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