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藥網 行業動態】中藥飲片是
中藥材按中醫藥理論,經過加工炮制后的產物,可直接用于中醫臨床,也可以再進一步加工為中成藥使用。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中藥飲片產業的發展,已發布一系列文件措施助推中藥飲片在臨床治療中應用與發展。
但中藥飲片由于“來源復雜”、“成分復雜”、“生產模式落后”等問題,在質量監管方面仍不時曝出被處罰的消息。
3月6日消息,泉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近日發布了規范行使行政處罰裁量權典型案例,其中一藥店因銷售被蟲蛀中藥飲片被罰。
據了解,現場檢查時該藥店銷售的中藥飲片檳榔為開封狀態,肉眼可見有蟲洞性狀發生改變,庫存凈含量為322克。檢驗后結果顯示不符合《中國藥典》規定,執法部門最終對店主做出減輕處罰的決定,在起罰點10萬元的基礎上減輕處罰至2.2萬元。
2月,漳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向漳州市大樹醫藥有限公司龍文陽光小區分店開出一張罰單。根據行政處罰信息公開表顯示,漳州市大樹醫藥有限公司龍文陽光小區分店存在銷售不合格中藥飲片(車前草)的行為。根據相關法規被沒收違法所得15元,罰款100000元。
從整體來看,中藥飲片行業在快速發展下,仍存在許多問題。除了藥店銷售不合格產品外,由于中藥飲片產品質量參差不齊,不少商家對中藥材進行染色、增重、摻偽、摻雜;以及部分企業為了能防止霉變生蟲,可能過度使用二氧化硫以及炮制過程的不規范,減少工序等情況也時有發生。
如今年2月,經哈市藥品檢驗所等7家檢驗機構檢驗,標示為河北省濟鑫堂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三七粉等10家企業生產的10批次中藥飲片不合格,不合格項目為含量測定、檢查、鑒別。目前,目前,對抽檢不合格的藥品,相關食藥監管部門已采取查封扣押等控制措施,要求被抽樣單位暫停銷售使用該批次產品,并進行整改。
眾多企業的罰款案例將再一次敲響行業警鐘,提醒藥企生產及藥店銷售中藥飲片時需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合法合規經營。
對此,業內建議,藥店經營中藥飲片時,一定要做好保存養護工作。為了減少保存風險,藥店在滿足顧客需求的前提下,盡量壓低中藥飲片的庫存量和出庫時間;在養護方面,根據環境情況,應不定期地清斗重裝正在經營的中藥飲片,緊盯溫度、濕度兩項指標。
此外,生產企業則應繼續加大對中藥飲片炮制工藝的研究力度,通過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對傳統炮制工藝進行深入研究和優化。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