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期間,制藥產業CXO、創新藥、仿制藥、化學藥、生物藥五大細分領域人才流動率為14.3%。【詳情】
糖尿病及肥胖已成為全球性的健康問題,近年來,減肥藥物市場熱度持續攀升,其中利拉魯肽、司美格魯肽等GLP-1降糖藥近年來在減重方面的效果逐漸被發現和應用。【詳情】
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不良生活方式的變多,中國的癌癥發生率快速上升。與此同時,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新興治療方式也在不斷出現,為腫瘤患者帶來更多新的治療選擇。【詳情】
米內網數據顯示,2003年至今,國內有百余款國產1類新藥獲批上市。進入2023年以來,依舊有大批國產創新藥獲批上市,適應癥涉肺癌、銀屑病等領域,將給國內患者帶來更多治療選擇。【詳情】
據同花順數據統計,截至5月30日,中藥板塊今年以來累計上漲近14%。同時,多只中藥主題基金漲幅明顯,包括鵬華中證中藥ETF、銀華中證中藥ETF等年內凈值增長率均為20%左右。【詳情】
2018-2019年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神經系統藥物市場規模保持在1100億元水平;2020年跌至957億元,2021年恢復正增長至1020億元,但2022年則再次跌破千億,為995億元。【詳情】
充分享受研發創新紅利,CRO/CDMO等醫藥外包服務行業高景氣度將延續。有機構在研報中表示,2022年年報及2023年一季報CRO、CDMO板塊收官。【詳情】
醫藥商業企業是連接醫藥生產企業和消費終端的“搬運大軍”,是醫藥消費終端的紐帶。近年來,醫藥商業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詳情】
數據顯示,22年制藥裝備板塊總收入313.99億元( 18.02%),扣非凈利潤25.54億元( 17.22%)。23Q1制藥裝備板塊總收入56.88億元( 17.22%),扣非凈利潤5.70億元( 13.37%)。此外,23Q1制藥裝備板塊毛利率有所回升。【詳情】
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眼科醫療服務市場飛速發展,其中2021年市場規模達1337.1億元,同比增長18.79%。2022年市場規模約為1580.1億元,預計2023年將進一步增長至1855.7億元。【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