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市場分析】隨著人工智能技術不斷更新迭代,“AI+醫療”正在加快發展。有數據預測,“AI+醫療”市場規模年均復合增速將超過29%,到2032年有望達到700億美元。
面對廣闊的市場,科技企業正在將AI融入醫療體系,力爭將“AI+醫療”變成一項蓬勃發展的業務。如英偉達通過其高算力支持的BioNeMo云服務和其他AI平臺,為醫療領域提供了強大的計算硬件支持和AI軟件工具支持,加速了藥物研發和疾病診治的過程。據悉,在過去兩年間,英偉達旗下的風投部門將很大一部分資金投向了藥物研發領域——僅在2023年,英偉達就投資了8家專注于藥物研發領域的初創生物科技公司。
再如微軟(Microsoft)旗下的Nuance Communications,以及Bridge和Suki等科技公司已經開發出了具有AI功能的解決方案,他們認為這些解決方案將有助于減少醫生的行政工作量,并優先考慮與患者建立有意義的醫患聯系。
同時,醫療企業也積極與基礎大模型企業積極合作,加快“AI+醫療”的布局。如3月13日,微醫與騰訊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及云平臺合作協議,依托云計算、大模型、數字人等關鍵數字技術,結合廣泛、深入的醫療健康應用場景,雙方共推醫療大模型,以“六病共管”為抓手形成專病智能產品,在國內打造醫學人工智能應用示范城市。
再如,醫渡科技與華為曾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在醫療領域展開多方位的戰略合作,包括技術研發、市場拓展等。且雙方聯合發布了醫療大模型訓推一體機解決方案,適用于醫院管理、臨床研究、智能預警等多個場景。此外,雙方還合作發布了醫院一體化數據中臺,提升數據治理和分析的智能程度。
“AI+醫療”可以多維賦能醫藥全產業鏈。近年來,國家也力推“AI+醫療”的快速發展,如《“十四五”醫藥工業發展規劃》提出,探索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在研發領域的應用,通過對生物學數據挖掘分析、模擬計算,提升新靶點和新藥物的發現效率。
在利好政策的支撐下,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正在不斷增長,創新成果不斷涌現,與醫療健康產業融合不斷深入,在疾病篩查、健康管理、診療等場景應用取得階段性成果。
但是有分析人士也指出,人工智能與醫療健康產業融合發展尚存在不足,其建議,在國家層面將人工智能、醫療健康兩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有機結合,立足創新鏈高質量發展,推動有核心競爭力的健康大數據訓練模型優化完善,在投融資、數據供給、人才配置、稅費優惠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