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行業動態】IBD是一種病因不明的非特異性慢性腸道炎癥,常見癥狀為嚴重腹痛、腹瀉、營養不良等。華創證券研報顯示,IBD影響全球約600萬-800萬人,治療手段有限且仍有提升空間。針對未滿足的臨床需求,近年來包括禮來、艾伯維、羅氏等跨國藥企紛紛布局,競逐IBD百億美元市場。
當地時間7月8日,禮來宣布將以每股57美元的現金,收購Morphic的所有流通股(總計約32億美元),以獲得治療炎癥性腸病(IBD)和其他慢性疾病的實驗性療法,拓展免疫學管線。該項交易預計將于2024年第三季度完成。據悉,Morphic主要在研藥物MORF-057是一種口服小分子α4β7整合素抑制劑,用于治療中度至重度潰瘍性結腸炎。該分子正在進行兩項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2期研究和一項治療克羅恩病的2期研究。
不久前,艾伯維宣布,以2.5億美元收購了致力于為炎癥性疾病患者開發創新療法的Celsius Therapeutics(以下簡稱Celsius)所有流通股股權。Celsius目前的研發重點是針對IBD的抗TREM1抗體藥物,其主要研究藥物CEL383目前已完成針對炎癥性腸病(IBD)的1期臨床研究。6月份,艾伯維宣布與本土企業明濟生物達成合作,獲得明濟生物在研產品FG-M701在全球進行開發、生產和商業化的許可權。FG-M701是一種用于治療炎癥性腸病的下一代TL1A抗體,目前正處于臨床前開發階段,該藥旨在為炎癥性腸病治療提供更高的療效并減少給藥頻率,具備成為BIC的潛力。
再往前看2023年,當年10月,羅氏宣布將斥資71億美元收購美國生物制藥公司Roivant的子公司TelavantHoldings及其藥物管線RVT-3101,意味著其將進軍炎癥性腸病領域。根據協議條款,羅氏將預付71億美元的收購價格和1.5億美元的近期里程碑付款。交易完成后,羅氏將獲得在美國和日本開發、生產和商業化RVT-3101抗體的權利。RVT-3101是一種很有前途的新療法,用于治療炎癥性腸病,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
同在23年10月,賽諾菲與Teva就后者在研的用于治療炎癥性腸病(IBD)的TL1A單抗TEV'574達成了共同開發的合作協議。根據協議,Teva將獲得4.6億歐元(約5億美元)預付款,以及≤9.4億歐元(約10億美元)的里程碑付款。
2023年4月16日,默沙東斥資108億美元收購Prometheus Biosciences,獲得其治療UC、CD及其他自免疾病的研發管線。據悉,Prometheus的主要候選藥物PRA023目前也已更名為MK-7240,并且正在推進用于治療潰瘍性結腸炎(UC)及克羅恩病(CD)的相關臨床試驗。
據Evaluate Pharma預測,2028年全球自免藥物市場規模將達到1400億美元,其中IBD藥物市場規模將達到280億美元。而自2023年至今,IBD領域已達成23項交易,交易額總計超200億美元。
目前獲批上市的藥物(包含IBD適應癥)中,Humira(艾伯維)2023年銷售收入144.04億美元;強生Stelara2023年全年銷售業績達108.58億美元。此外,武田的Entyvio 2023年財年(2023年4月-2024年3月)的銷售額為8009億日元(約49.77億美元),同比增長13.97%。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