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上市藥企2022年“成績單”和2023年一季報基本披露完畢。從財務數據來看,醫藥企業的命脈走向也更為清晰,其中一條走向是藥企“輕研發,重銷售”的模式正發生改變。【詳情】
隨著國內企業不斷推進本土化制造,中國制藥裝備企業憑借質量有保證、價格實惠、服務周到等優勢,還將迎來更多擴大產品出海的機會。【詳情】
有業內人士表示,甾體藥物在整個醫藥生物板塊里面,是一個“小而美”的獨特存在。甾體藥物在維持生命、機體發育、免疫調解、皮膚疾病治療及生育控制方面具有明確的作用。【詳情】
近期,中泰證券發布研報稱,制藥裝備板塊收入利潤穩健增長。23Q1板塊總收入56.88億元,同比增長17.22%;扣非凈利潤5.70億元,同比增長13.37%。【詳情】
5月17日,康美中國中藥材價格總指數報1985.76點,5月16日該指數報1987.3點,而5月15日,該指數報1988.14點,創下其自2013年發布以來的歷史高值。【詳情】
近20年來(2003年至今),國內有百余款國產1類新藥獲批上市,從企業來看,獲批(含獲推廣/商業權)1類新藥數達2個及以上的藥企有20余家(以集團計)。【詳情】
2024 年,全球包裝行業市場價值預計將從 2019 年的 9170 億美元增至 1.05 萬億美元。預計到 2030 年,包裝市場將達 1.13 萬億美元。【詳情】
對于AI人工智能、ChatGPT這些前沿技術,醫藥上游的制藥裝備企業態度如何?是否有企業已在 ChatGPT 技術、AI 人工智能制藥設備領域展開布局呢?【詳情】
日前,遼寧省藥監局印發《遼寧省深入推進“開藥店一件事一次辦”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詳情】
23 Q1中藥板塊扣非歸母凈利同比增速高達31.8%。進入二季度,眾多券商仍看好中藥板塊的發展,主要原因是該板塊將繼續受“中特估”概念等因素加持。【詳情】